2013/08/25

盧姓氏溯源

齊文公的曾孫高傒出任齊國正卿,逢齊國內亂,因迎立公子小白有功,封食盧邑(今山東長清縣西南),其後裔族人遂以盧為姓。後田氏代齊,極力排斥打擊呂尚裔孫的宗族勢力,大批原住盧邑的盧姓子孫被迫避居到以唐邑為中心的北燕地區。唐邑址在今河北省唐縣內,秦代在范水北岸建范陽故城(址在今河北省定興縣南20公里的固城鎮),並設置范陽縣,至三國時期擴充為范陽郡。在這裡逐漸聚集人數眾多的盧姓族親,於是形成了以范陽為郡望的盧姓大宗。


政治家盧植,是劉備的老師。其實,盧植、盧坤在「二十五史」裡記的都是涿州人,盧植是「涿郡涿(縣)人」。從東漢盧植到清代盧坤,其間一千七百年,涿州的盧氏家族出了很多英才俊彥,因此有「代代出名士」的美譽。

秦漢時期,全國的行政區劃,實行郡縣兩級制。秦朝設置涿縣,一了漢高祖劉邦,在這個地方又設立了涿郡,這郡縣兩級的治所(衙門)都在涿縣城內。涿州盧氏雖以「涿郡涿(縣)人」盧植為始祖,但是由於魏文帝把涿郡改成了范陽郡,盧植的兒子盧毓,這位曹魏朝廷裡的吏部尚書,已經成了當時的「范陽人」。盧毓的兒子盧欽,是西晉的尚書僕射;盧廷是西晉的尚書僕射,從此范陽郡的盧氏家族英才輩出、聲名遠播,一直到唐末的盧商、盧攜等,正史記載的盧姓族人(所謂功業名世者)就達八百多位。其中有宰相、尚書、刺史、太守等百餘人,成了中國古代的四大家族之一。「范陽盧氏」正是曹魏到隋初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產生的,由此涿郡涿縣的盧氏被稱為範陽(郡)盧氏。家族的郡望,不僅是一種自然遺傳的社會關係,更是政治地位的標誌和文化傳承的徽章。
    
秦代的五經博士盧敖、漢代著名學者盧植、晉代歷史名人盧循、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盧明月、唐代著名詩人盧照鄰、唐著名畫家盧鴻等人,在史志及文獻上都寫明祖籍或落籍在范陽」。
    從家族世系角度看,范陽盧氏名人都是盧植的後裔,其血脈傳承在國家正史「二十四史」中有清楚的記載;從國家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看,范陽郡上承涿郡下接涿州;從盧氏居住地地名變化看,漢代涿郡涿縣到魏晉時改稱范陽郡涿縣,到唐代及以後稱涿州范陽縣。因此,應該說,作為盧氏郡望的范陽,毫無疑問就是涿州。


唐代,盧姓在北方繁衍開來,其中以河南繁衍最廣;南遷的一支則於唐末入閩,宋時入粵。元明清之際,盧姓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,包括台灣。


韓國總統盧泰愚到山東訪問時稱自己是周朝名相姜子牙的後代,也是山東人。省長一聽,馬上下達緊急命令,限期查明山東盧氏家譜!幾天內就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:姜子牙後代受封於盧國,改姓盧。唐安史之亂時翰林學士盧穗東渡韓國,是為韓國盧氏始祖。盧泰愚大喜,韓國投資就源源而來,省長立馬陞官??。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