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06/04

君從故鄉來,應知高雄事。你知道以前高雄的樣子嗎?


明治三十三年(1900年),台南與打狗間鐵路通車。日人除了開鑿打狗山山麓、現今鼓山一、二路完成鐵道外,並首先嘗試利用挖掘港灣內部泥沙,在現在南鼓山海埔地,填築打狗停車場(火車站),以作為貨物集散地,設置「打狗車站」。
圖中鹽埕區尚未成型。早期荷據時期之前,便有船隻至此進行烏魚撈捕作業。明鄭時期此地居民便以曬鹽為生。1701年(清康熙49年),鳳山縣衙認為打狗海濱有漁鹽之利,故招徠20餘人來此開闢鹽田,因鄰近打狗港口,故稱之為「打狗鹽埕」。鹽埕的「埕」與台語的「庭」同義,皆指「工作場所的廣場」。

日本人在1900年就畫出改善打狗市區的計劃。把滄海變桑田的現象再轉變為住商用地。
內中造就高雄港站成南方現代文明的發源地:1900年11月29日打狗~台南間「縱貫鐵道南部線」通車。1907年打狗~九曲堂間「鳳山支線」通車。藉由港口及鐵道聯運,輸入重機械展開製糖、石灰、化學等基礎工業。

哈瑪星及鹽埕均為1908年高雄築港後新填的區域,透過市區改正計畫,擁有棋盤式街道,初期發展以哈瑪星為主,不僅擁有棋盤式街道、電力及自來水供應,還有下水道(排水溝),是當時最先進的新市區,並陸續興建打狗停車場(1908年)、湊町市場(1912年)、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(1913年)、打狗郵便電信局(1913年)、打狗醫院(1914年)、打狗公館(1915年)、打狗支廳廳舍(1917年)等公共建築。

因高雄州廳、高雄郡役所均設於高雄街,地位逐步提升。1921(大正10)年2月3日,高雄州以告示19號公布「高雄街市區擴大計畫」,規劃新都市。此計畫範圍擴大至高雄川以東之前金、苓雅寮等地,計畫面積約900公頃,以高雄州廳為中心,半徑約2.5公里為範圍所擬定之新市區,做為建設高雄州新行政中心都市的藍圖。高雄港進行第2期擴建,碼頭延伸到苓雅區及運河以東,估計人口也增加到116,000人(1900年人口約9,000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