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法欣賞:《瘞鶴銘》是一部石刻,原在江蘇鎮江焦山西麓石壁上,宋時被雷擊崩落長江。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由陳鵬年募工移置山上,後砌入定慧寺壁問。《瘞鶴銘》得到歷代書家的高度評價。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坐標意義,被譽為「大字之祖」,大約在唐代後期或稍晚墜落江中,破裂殘損。明王世貞評:「此銘古拙奇峭,雄偉飛逸,固書家之雄。」銘字連筆圓潤,落筆超逸,神采脫俗。
全文:鶴壽不知其紀也,壬辰歲得於華亭,甲午歲化於朱方。天其未遂,吾翔寥廓耶?奚奪余仙鶴之遽也。乃裹以玄黃之巾,藏乎茲山之下,仙家無隱晦之志,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詞曰:相此胎禽,浮丘之真,山陰降跡,華表留聲。西竹法理,幸丹歲辰。真唯仿佛,事亦微冥。鳴語化解,仙鶴去莘,左取曹國,右割荊門,後蕩洪流,前固重局,余欲無言,爾也何明?宜直示之,惟將進寧,爰集真侶,瘞爾作銘。